疏散非首都功能,北京該如何利用騰退空間來“留白建綠”?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后,北京市的重點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后的空間將主要用于三個方面:滿足首都服務功能、改善生態環境、完善公共服務。為此,北京市市長蔡奇強調,“疏解”的目的在于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要下決心“留白建綠”,騰退的空間不再建設,建的是綠地、建的是老百姓的環境,要把環境留給百姓。
那么,北京該如何利用騰退空間來“留白建綠”?
其實,就北京如何利用功能重構的機遇來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資產價值的問題,著名城市學者、安邦咨詢(ANBOUND)首席研究員陳功曾多次建議,北京市對搬遷的市場應做森林化處理。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陳功先生及其領導的研究團隊就明確提出北京應建設城市森林,通過城市森林,重塑城市形象。
城市森林不同于城市綠地。城市綠地更多的是一種景觀,一種陪襯,能看不能用,對城市環境的價值,只是純粹的“面子工程”。近年來,我國不少城市通過新建城市公園和居住區綠地、道路和屋頂綠化、街區景觀提升改造等工程,栽植幾何圖案的草坪花圃,修剪漂亮造型的灌木綠籬,興建廣場、花壇、水池、噴泉、雕塑,通過筑山、疊石、理水等園林化的綠化手段,來提升城市綠化水平。
這種方式雖可打造出大量“看起來很美”的綠化工程,但其耗資和養護成本巨大,不僅勞民傷財,也無法承載更多的生態功能,其對于小氣候和減少霧霾,對于空間改善和物業價值,對于動物及生態,基本上毫無幫助。
而城市森林,指的是生長在城市地域內對所在環境有明顯改善作用的以樹木為主體的植被的總稱、具有自然特征的大面積綠化帶。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有限的綠地空間需要承載更多的生態功能。森林植被在改善生態環境、減緩城市熱島效應、吸碳釋氧、促進居民健康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比起草坪、硬化地面和華而不實的人工園藝,健康的城市森林能夠實現生態功能的良性循環,減少人工投入。據測算,1公頃闊葉林每天可以吸收1噸二氧化碳,釋放730千克氧氣,1年可以滯留灰塵36噸;夏日林地的地溫比廣場要低10至17度,5至7米的防護林帶可以降低城市噪音8至10分貝……可見,城市森林的生態功能是一般草坪、園地和廣場所不可比擬的,尤其是適合當地生長的以喬木為主的近自然森林。
城市森林對于城市整體就具有相當大的意義和影響力,對于創造生態環境,調節小氣候,提升空間價值都非常重要。但目前,北京的城市森林覆蓋率,還存在較大問題。
01 整體森林覆蓋率遠低于先進國家和地區。如莫斯科綠化面積占全市面積的33%,有11片自然森林,近100座占地約2000公頃、風格各異的公園,以及800多個街心花園;巴黎市區就有3處森林;紐約曼哈頓雖寸土寸金,但也有兩處由森林、湖泊和濕地組成的自然環境,總面積相當于6個故宮。相比之下,北京的城市森林建設,除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公園之外,城市森林少之又少。
02 北京城市森林的區域分布極不平衡,目前森林和林木建設仍主要集中于四環以外的城區及遠郊區縣,城市中心區的森林覆蓋率很低,其中東城區13.2%,西城區8.5%,朝陽區21%,豐臺區27%,石景山區28.3%,海淀區35.7%,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41.6%(2015年數據)。
其實,在歷史上,北京也曾有過大片森林。據相關資料,在距今5000-3500年前,北京地區較今日溫暖濕潤,周邊覆蓋有大量以櫟、樺為主的闊葉林。3500年后氣候逐漸變冷而干燥,使得闊葉林面積萎縮,針葉林開始混雜其中,而草原植被也在平原地區大為發育,但直到漢魏時期北京周邊仍有大片森林存在。宋元之后,由于城市規模發展,大大增加了對木材和農田的需求,使得北部山區森林中的樹木被大量砍伐,而東部、南部草原及殘存林地又被開墾為耕地,進行農作物種植。正是以上幾個因素,共同造成了今日北京周邊森林覆蓋率較低的現況。
為改變這種狀況,近年來北京也做過很多努力。如2008年奧運會舉辦前期,北京在城市中軸線北端,建設了規模巨大的奧林匹克公園,總用地約1135公頃,其中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占地680公頃,是紐約中央公園的兩倍之多,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塊公共綠地。
園內種植喬灌木180多個品種、53萬余株,林木覆蓋率達67%,是名副其實的北京“綠肺”。同時,伴隨為期4年的百萬畝平原造林工程的結束,北京的平原地區也成功造林105萬畝,植樹5400多萬株。這些公園和工程都大大提升了北京的森林覆蓋率。
而本次的首都功能疏解恰好給了北京一個改善和彌補上述存在問題的機遇。北京今后搬遷的很多集貿市場,都處于對城市環境、氣候影響很大的關鍵部位,這批土地的有效利用,可能是修正北京空間缺陷、彌補和調整城市空間肌理的最后機會。安邦(ANBOUND)智庫城市研究中心建議:北京功能疏解后的空間能夠保留一些土地用于城市森林的建設,不僅要在城市政策中重視,還要在規劃中加以體現,更要在執行過程中不打折扣。
而且,在城市森林的建設過程中,要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考慮人活動方便的同時,也要遵循森林演替發展的基本規律,重視城市樹木及花草應有的生存空間,通過人為輔助措施,建立一個與城市環境相適應、具備一定自我更新能力、穩定的、長久不衰的城市森林系統。一旦這樣的預想能夠實現,則未來北京的環境面貌會為之一變,綠色北京,才能真正在空間形態上表現出來。
節選自:安邦《城市問題研究》總302期
《城市問題研究》主要圍繞城市發展中的管理政策、拆遷、開發成本、戰略思想等多種問題進行簡潔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案例、專家的建議和科學分析,提供各種建議和政策選項,讓政府官員不再盲目跟風,而是有選擇性的考慮城市的未來發展戰略,真正做出適合本地發展的決策。每周一期。
來 源|安邦智庫 城市問題研究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LATEST NEWS
新聞中心
- 熱烈祝賀常德經開區臨沅水片區棚戶區改造三2020-09-30
- 新河路(荷花路-紫緣路)新建工程 順利通2020-09-30
- 公司開展“戰役密碼:中國之治”企業微宣講2020-08-03
- 搶險救援 我們義不容辭、奮勇向前2020-07-17
- 濱江大道(鼎城西路-花溪東路)新建工2020-06-12
- 常德大道(丹溪路-漸河路)道路工程項目正2020-06-03
0736-7706555
聯系人:三明市政
手 機:13707420905
郵 箱:604962733@qq.com
地 址: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穿紫河街道濱湖社區武陵大道456號(市建設局綜合樓4樓)